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促进了金融消费方式和交易行为的改变,交易成本更低,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快捷地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层面的支持。
互联网金融兼具了互联网和金融双重因子,决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远比互联网和传统金融本身更为复杂。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一是流动性风险。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加基金类”的产品不断涌现,各类“宝宝”风行一时,但其中蕴藏着期限错配的风险,也蕴藏着货币市场波动、出现投资者大量赎回的风险。雷曼兄弟破产以后,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货币市场基金(The Reserve Primary)陷入资产价格下跌–抛售–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第二是信用风险,由于网上“刷信用”、“刷评价”的行为仍然存在,网络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另外,部分互联网平台缺乏长期的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的科学性也有待验证。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依旧存在。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第三是声誉风险,部分互联网机构用所谓的“预期高收益”来吸引消费者,但在营销过程当中风险揭示不充分,存在误导销售或虚假销售行为,也会引发风险事件。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第四是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基础是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交易数据的敏感信息很容易被广泛收集,对客户账户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客户的信息数据丢失出现了不少案例,交易平台并没有在传输、存储、使用、销毁等方面建立个人隐私保护的完整机制,大大加强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第五是技术安全风险(IT系统安全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管理漏洞、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都会引起技术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