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历史:互联网金融早在1995年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易保在线的网络投保等。
但是直到今天为止,互联网金融还多数只是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前些日子一直在谈论两个词,即金融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的金融化。顾名思义,金融的互联网化就是将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互联网的金融化就是互联网企业为平台的商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投融资服务,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这些都不是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但是无论是金融的互联网化或互联网的金融化都是这个时代的进步。
金融的互联网化或互联网的金融化有多种形态,根据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三方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第三方平台在互联网上建设了金融产品超市或理财产品超市的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比价选择,以数米基金网、好买基金网为代表。前期火热的“余额宝”其实也属于第三方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模式。
2、自营商城模式,也就是金融的互联网化。现在各大银行都在不遗余力地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可以预计在10年内,繁华闹市中“银行多过米店”的现象将显著减少,自助银行将越来越多,银行将会出现社区化、楼宇化(即银行将会更多出现在写字楼、居民楼)、平民化的现象。
在自营商城形式中,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其一是平安集团的陆金所,它已不是单纯的自营商城了,已经开始了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尝试。另外一个是阿里小贷,也是大家所说的阿里金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能是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网络银行。
3、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就是互联网的金融化。此类模式以敦煌网与建行、金银岛与中行的合作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电商企业为银行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流监管方案,再加上部分电商平台提供的第三方担保,因此金融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批量进行客户分析、评估与放贷,将原来的散单业务变成批量业务。这些平台的优势在于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