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理论:金融监管有两种逻辑,一是机构逻辑,二是产品逻辑。但这两个逻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行不通。
从互联网视角解读人的偏好、效用、市场、交换、资源配置等基本概念,我们发现,交换活动普遍存在,只要人与人之间资源禀赋不一样或者分工不一样,就存在交换。市场效率的提高,把经济学上所说的“交易的可能性边界”大幅度提高,使很多原来不可能交易的东西,以交易、共享的方式存在。典型的例子是汽车和住房,房屋产权不一定可以交换,但可以交换使用权。
比如有个人到上海出差,你们家的房子给他住。当你到他的家乡(比如美国加州),他们家的房子也可以给你住,这种交换已经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而且已经威胁到世界上主要城市的旅馆业。这不是家庭旅店的概念,而是大家将闲置的房子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美国有几个年轻人发明了一个网站,通过网络联系,你在下班的时候,路过菜市场买点新鲜蔬菜,送给某个人,而后那个人付钱给你,由此形成一个简单的“买菜网络”,这种共享经济在旧金山、洛杉矶一带的社区已经非常普遍。
在互联网上,在时空交换的同时交换使用权,这就是共享经济。交换经济学使我们认识到,资金交易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不需要通过金融中介,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除了投融资之外,互联网金融在衣食住行和社交中也出现了很多创新应用。
在互联网中,资金完全不需要通过物流,资金数量的多少、个人偏好和时间安排,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交换,这样,资金使用效率可大幅提高,甚至没有闲置资金。
100